0471-4953016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一周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属于就业,标准引关注,太扯淡了

发布时间:2020-01-06阅读次数:1450

一周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属于就业,标准引关注,太扯淡了。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有关就业标准调整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的介绍,国家统计局表示,在劳动力调查制度的基础上,一周工作一小时及以上的人员可以被纳入就业范畴。这一调整引发了对就业统计方法和失业率的热议。

目前,我国青年人口中失业的人数已经达到了600多万。虽然经济逐渐好转,就业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但这一巨大的失业人数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的这一调整旨在更加准确地反映就业情况,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针对就业的统计,国家统计局的方法依照了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将16岁及以上的人口分为三类:就业、失业和非劳动力。国际劳工组织规定,就业人口指在调查参考期内,在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一小时及以上的人,以及因休假、临时停工等暂时离岗的人。根据这一标准,这些人都被认定为就业人口。

这一调整的目的是更加全面地统计就业人口,特别是那些从事零工、临时工作或工时较少的人群。过去,对于那些工作时间较短但从事劳动的人员,可能被归类为非劳动力或未参与劳动的人员,而现在他们被纳入了就业范畴,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就业市场情况。

然而,这一调整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一部分人认为,一周工作一小时及以上的标准过于宽松,可能导致就业数据被夸大,难以真实反映就业质量和劳动市场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应该进一步细化就业标准,注重核心劳动力和更长时间的工作。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家统计局的这一调整仍然是在国际劳工组织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旨在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就业情况。这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就业问题。

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府就业政策的落实,相信就业形势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对于就业标准的科学和合理调整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可比性,为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发展劳动力政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总之,国家统计局对就业标准的调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这一调整旨在更准确地统计就业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然而,针对就业标准的讨论仍然需要持续进行,以求找到更科学合理的衡量和评估劳动力市场的方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